800小说网 > 草原人文集 > 从科左中旗民间音乐的普查到保护非

从科左中旗民间音乐的普查到保护非

800小说网 www.800xs.la,最快更新草原人文集 !

    科左中旗及东蒙各部的蒙古族是我国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定居下来由游牧转向农耕的蒙古族。在由猎转牧,由牧转农的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中,科尔沁左翼蒙古族民众创造了多彩而独具特色的蒙古族音乐。这些民间音乐世代相传,带有鲜明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相融的特色,成为不同于草原蒙古族民间文学的又一枝奇葩。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浓浓中华情,是促进民族大团结,保护国家统一的坚实基础。它们贯穿着一条抵御时间销蚀力,保持民族文化事业连续性的血脉。它们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强烈的认同感,是超越社会变迁,维系情感交融的特殊纽带。保护和利用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感,增强社会凝聚力,激发人的创造力。

    科左中旗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工作从未停止过,从1981年起,科左中旗即抽调专人对全旗各乡镇民间文化进行了全面普查,并积累了40多万字的第一手资料。1984年旗文化馆乌力吉仓在民间艺人查干巴拉演唱的民歌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科尔沁民歌。是一部蒙古族民歌集。科左中旗文化馆田宏图出版了以民歌嘎达梅林为主题的版画形式蒙汉文版的连环画嘎达梅林。

    2008年,科尔沁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科尔沁长篇叙事民歌韩秀英也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治区级、通辽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着手申报。

    科左中旗被称为“长篇叙事民歌之乡”科左中旗蒙古族地区的叙事民歌,既守护着草原游牧文化的传统,又吸纳了中原汉民族农耕文化的营养,对定居后的农耕生活有全方位、广角度的反映,因而形成了与草原蒙古族文化“同中有异”的文化特色。

    科尔沁民间音乐既隐含有游牧蒙古族古老的原始思维观念与自然崇拜,对农耕前期的森林狩猎、草原游牧生活的追怀,如对日月星辰、天体万物的崇拜;也有追述森林狩猎、畜牧业生活的内容,如射箭、骑马、挤奶、住毡房等;同时,又涌现出大量反映迁徙科尔沁之后转入农耕生活的作品,表达了定居之后的蒙古族民众对农耕生产的热爱与向往,如种庄稼、砍柴、放牧等。既描述了科左中旗300年来满、蒙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婚姻等方面交往互动的历史;也对蒙、汉民族协力农耕开发辽西以及蒙、汉、满三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作了广角度地展现。

    四胡、潮尔、马头琴等民间乐器在科左中旗盛行。四胡大师孙良,潮尔大师色拉西,达尔罕民歌手查干巴拉等艺人都出自科左中旗。四胡是最具代表性的蒙古族民间传统乐器,早在清朝末年就盛行于科尔沁草原,在我旗近现代更是广为流传,并出现过许多著名四胡演奏家,代表人物有索德诺木、孙良等,其中孙良后来被人称为四胡国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孙良与色拉西,毛依罕、帕杰被誉为“蒙古四大民间艺人”更为重要的是现在通用的高音四胡,是孙良在原来低音四胡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时至今日我旗仍然是国内四胡演奏最为流行的地域,四胡乐手之多远非其它地区可比,民间器乐四胡,除去四胡演奏艺人自己所有的四胡,仅仅四胡制作艺人制作的四胡就多达3000余把,四胡乐手800余人。

    潮尔这种蒙古族拉弦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通辽地区、兴安盟、赤峰市和巴彦卓尔盟和阿拉善盟等地。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潮尔演奏一直是活跃全旗民间文化的主要文艺形式之一。建国前,潮尔齐(潮尔演奏艺人)遍布科尔沁草原,科左中旗拥有以著名潮尔演奏家色拉西为首的庞大演奏群体。建国后,由于潮尔演变成为马头琴,潮尔演奏渐趋衰落,但旗内仍然有一部分民间艺人演奏这种古老的民间乐器。潮尔制作艺人所制作的潮尔也多达1000余把,人们现在只是把潮尔作为一种艺术品进行收藏,演奏的艺人不多了。

    科左中旗为著名潮尔、马头琴演奏大师音乐教育家色拉西(1887---1967)的故乡,他的祖父、父亲和哥哥都是著名的潮尔乐手,9岁随父学习潮尔,10岁就能独立演奏一般民歌曲调,19岁时拜有名的潮尔艺人仁钦为师,技艺从此大有长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建国前他到处流浪,以卖艺为生,走遍科尔沁草原和内蒙古东部各旗。1949年参加内蒙古文工团任演员,1957—1967年在内蒙古艺术学校任教,培养了众多的潮尔、马头琴演奏人才。科左中旗马头琴则是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演奏艺人办的学习班,马头琴演奏已经形成了一股风。

    2005年5月8日,科左中旗文化研究室成立,计划在未来五年之内,组队伍,逐户普查,对科左中旗地区的民歌蕴藏进行全面摸查。参与旗文化部门制定的五年的保护工作规划,出台了“传承保护措施方案”和“系列丛书”的编纂计划,并制定了一些细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就包括弘扬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民族民间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离开了这个源泉,文化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薪火相传,将极大地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维护健康的文化生态。

    从2009年6月开始,科左中旗文化研究室便派出科尔沁民族音乐采录小组开始全旗普查试点工作。普查试点设在乡镇文化站。普查小组每天坐着车,在乡镇文化站负责人,村领导的协助下,寻访上年纪、会唱蒙语民歌的老人。初期工作效果并不理想。但功夫不负有心人,采录组与珠日河牧场蒙和音音乐团有缘接触上。采录工作一下子打开局面。这个民间音乐团体就象一座宝库,目前,普查小组的采录人员采录150多首民歌,50多个科尔沁经典民歌,还有大量的蒙古族现代歌曲。这些歌曲短的几分钟,长的则要30分钟左右,足能编成厚厚的一大本书。

    科尔沁民歌的普查,有其特殊意义。因为农村发生巨大变化,全球化、现代化、城镇化进程急剧加快,市场经济得到空前繁荣与发展,电视、电话接近普及,信息化程度也已提高,科左中旗大部分农村人口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使得在民间文化诸种形态中比较容易发生变异的民歌也在发生着或快或慢的历史性嬗变。在这种情况下,对时下科尔沁民歌、民族乐器演奏等民间文艺进行一次客观、真实的、科学的普查与采录,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科左中旗现有民间艺术团体三个,分布在科左中旗的西部。珠日河蒙和音艺术团前身是珠日河牧场乌兰牧骑,其队伍庞大,聚集了珠日河地区的所有民间艺人,现有演职人员64人,演出曲目繁多,有乐器四胡、潮尔、马头琴、三弦、扬琴等民族乐器,科尔沁民歌演唱、好来宝、乌力格尔艺人众多,艺术团有自己的作曲、谱曲艺人,是全旗较有影响的民间乐团。宝龙山哈萨尔乐团,现有一人60人,以民歌演唱、民族乐器四胡、潮尔为主。腰里毛都

    另外,现代媒体(比如电视)的普及和商业性的通俗文化(快餐文化)浪潮的兴起,对植根于农耕文明条件下的,以农民为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的科尔沁民歌正在产生猛烈的冲击,后果是民歌的传承者和受众群体喜爱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农村的中老年农民仍然是科尔沁民歌及其所反映的民间世界观的忠实听众和传承者,而20世纪70——80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年一代,他们的生活观念乃至世界观与老一代人不可同日而语,发生重大变化,他们对传统的民间艺术多少表现出了冷淡的态度。

    城镇和乡村的居民近10多年来在文化心理上也拉开距离。城镇居民热衷于电视、网络宣传的商业性通俗文化和时尚文化,传统的口头文学在城镇居民中逐渐被冷落,甚至被遗忘。乡村的居民,特别是边远的、信息欠通畅的村落的民众,则还对传统的东蒙民间故事及其所反映的民间世界观保留着以往的热情和信仰。受众文化心理和审美情感上的这种变化,也导致了科左中旗民间音乐的时代性嬗变。

    普查、搜集、整理,乃至编纂成书出版,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科左中旗是蒙汉聚居地,而科尔沁部又是哈不图哈萨尔的后裔,科左中旗民间音乐大多反映蒙古族的生产、生活,民族文化个性突出。

    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才能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物质文化遗产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脆弱的)更需要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这正是确立中华民族在世界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在普查中发现很多反映民族民间文化的音乐正在慢慢的消失,没有了科左中旗民间音乐这个科尔沁蒙古族文化个性化的重要标志也就没有了科尔沁蒙古族在世界的文化身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维护,延续中华民族文化个性,保持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地位既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对世界文化多元化生态,多样性结构所应有的贡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个性的重要标志,是维护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的基本的依据,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立我国在世界文化身份的必然要求。

    在普查的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著名民间艺人的老照片,这些珍贵的照片记录了科左中旗老艺人们演出后辈领导接见,教徒传授技艺以及和参加重要的汇演的现场表演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延续的主要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最能调动群众情感的一项工作,是最能体现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的一项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以人为核心的,艺术也好,技艺也好都是以人为核心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和崇高的历史使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近年来一个崭新而重要的文化工作领域,它是开创性的工作,是能给历史留下记载的工作,是荫及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科左中旗非物资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开始,拉开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帷幕。随着工作的深入,对保护的意义认识会更加深刻。申报成功,科左中旗文化工作引起国人关注,普查工作全面铺开,将有一大批故事传承人浮出水面。我们坚信,科左中旗非物资文化遗产不会再受冷落,它存在的意义价值,会逐渐呈现。相关工作也会开展起来,对自治区的未来,会有更大裨益。凭我们今天的努力和智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左中旗民间音乐,会取得一个比预期设想更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