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 草原人文集 > 被遗忘的书屋

被遗忘的书屋

800小说网 www.800xs.la,最快更新草原人文集 !

    时间真快,转眼间虚度了人生四十个春秋,随着时间的推移回到一九九四年,那时我们还是一群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伙。刚刚工作,正赶上文凭热的年代,随着大留也读上了函大,当时的函大是很难读的,每年总要集中学习面授一个月。我们中文面授地点在盟党校(现在的通辽市党校),一年不免要在通辽呆上一个月,和几个自称是文学青年的同学一拍即合,用老师的话话说狗扯羊皮的粘在一起了。

    在党校住,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上课坐在一起,形影不离。那天上课下午发现少了一个,起初谁也没有在意,认为是哪个小子偷懒在宿舍里睡大觉。细细看过了才发现林诺不见了,谁也没在意,上课也不差他一个人。

    午后的时光很难熬,阵阵的困意袭来,无聊的行政法学,毫无内涵的青年讲师经验不足更是讲的枯燥无味,自然就成了学员的催眠曲。正当大家睡意蒙蒙的时候,林诺流星似的一脸的兴奋的走了进来,一手里拿着一摞子书,那个兴奋劲,也不管讲师讲不讲课,高声的说:“兄弟们,楼下新开了一个书店,快去吧!好书全半价,机会难得,晚了就没了。”我们的睡意全无,大家一哄而散。讲师一看控制不住课堂秩序,也悄悄的跟着下了楼去书店了。

    到了楼下一看,原来是广播局楼下的门市房出租给买书的商人,又四五家,他们明天开业,今天下午只是试营业,书全是半价,我记得当时最红火的两家是钟鸣书社和环哲书社。兄弟们上来就是一同挑选,书社一下来了十几个人而显得拥挤不堪,我们这些人可不管这个,就是一通挑选,什么好的坏的,统统拿来,就怕被别人挑选了去。正挑的起劲时,林诺回来了,大声的叫到:“兄弟们环哲的书三折,赶紧的。”大家一听,几个交了钱的全要求退款,弄的老板不知所措,文明几个没有交钱的课就不管那些了,跟着林若就去了环哲书社。

    九十年代图书市场刚开放,我们这些人一下就被图书市场放开这股改革的春风熏醉了,环哲不仅三折,还有特价一元两元三元五元的,这对我们这些人意味着什么,能买多少书啊!我们是一本又一本,几个回合下来,囊中羞涩了。正在发愁时,那些退款的上来了,原来老板见这些人买的书多,也给了他们半价,我在他们还没有弄清这里的情况是先下手为强了,马上就向他们借钱。几个人还没有明白的时候钱已经都被我借了去,等他们明白时我早就抱着书回到了宿舍。而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没有了钱的家伙竟然把讲师给洗劫了,他跟着大家下楼后,原本是看看,结果被这些小子看上了,口袋里的五百余元钱,全被这些小子给买了书,自己一本没买到。九十年代,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还是很单调,单调得就是一片文化沙漠。想获得什么知识,书是我们唯一的工具,除了书,其他的就无从下手。那时期工薪阶层的收入十分低,大多数人是舍不得花钱买书的。半价,简直就是上帝对我们的恩赐,我们每人买了四五百元的书,一下子就买了自己多年来想买的书。直到口袋里只剩下几角钱,兄弟们和我一样,囊中羞涩了,几个人一想,就把钱集中在一起,又买了几本这才悻悻的回到了宿舍。满载而归的喜悦之后全傻了,因为大家没有了吃饭钱,那时候都没有成家,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态势,也顾不得许多了。我工作得比较早,十六岁就工作了,收入颇丰花销较少积累较多,拿出来自己的存折悄悄的去取钱了,生怕兄弟们借款而失去买书的机遇。不免在他们面前诉尽苦衷,他们也知道我母亲去世早,一个弟弟读大学需要我帮助,不是的送我一本两本的。那个学期下来,我一下就拥有了五百八十本书,成了全体师生中最多的人。

    半个月的时间里,文明几乎是在这几家书社里过的,文明这些青年人都是有着共同的爱好才走到一起来的,不免要一起去店的。那次去书社,我们看到两个中年人在哪里高谈阔论,从他们的言谈中知道他们两人是两个书店的老板,后来才知道一个是郑竹青一个是苑乃林。听着他们两人的高谈阔论,林诺悄悄的说:“那个郑竹青的老婆年龄和我们差不多,弄不好比咱们都小,长得挺漂亮的,是他的小老婆。”“小老婆,你见过啊?这事你最上心了。”几个人数落着林诺,弄得林诺就怕文明的声音大了被人家听见。我的感觉是苑乃林是一个知识型的商人,很容易接近。他的经营理念在当时是很独特的,1994年,扔掉铁饭碗,已经下海卖服装、搞五金、倒腾粮食摸爬滚打2年,苑乃林一头撞进了书业,一下子觉得人生有了新的征程。苑乃林大学中文系毕业,在买书难的日子里,看遍天下书是他美好的理想。终于有了一个机会,除了自己看书,还能让喜欢书的人都有机会买到书,给他带来一种与其它生意不同的特别的成就感。

    去常了我发现书社里常常有一个班里的女同学在那里静静的拿着本书看,她总是听我们几个谈天说地畅所欲言,时间一长大家自然就熟悉起来。虽然没有太深的交往,每次去书社见不到她还觉得心里挺空的。没有想到后她成了我的妻子。

    我们这几个人什么录像厅,电影院,台球室都不爱去,只有这几个小书社才是我们真正的去处,从此大家逃课就有了目标,环哲成了我们的大本营,曾经被大家伙洗劫口袋里的五百余元钱王老师,查点人员时三次亲自到书社去找我们。当然每次他都会把钱放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他对付这些同龄人是有着足够的经验的。

    函大第三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拥有了三千八百九十三本书并且经同学的介绍娶一个美丽的媳妇,就在毕业的一年,同学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给我介绍了我媳妇。说是介绍,其实大家早就熟悉了,她总在书社里看书,我们早就认识,那天下午我们在环哲书社见的面,大家本来就是同学,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就在书社里买起了书,从她送给我一套二十四史开始我们买了伍佰元的书,我们没有花前月下,在一种翰墨飘香的氛围中和读书人不屑一顾视野中度过了初恋。妻子不好意思我可不在乎,伍佰元的书,两个人的两个月工资,我想到这顺手就把一本悲剧哲学家尼采揣在了衣襟里,走时顺走了,老板和妻子谁都没有发现。等大家知道我们买了伍佰元的书时,都说这恋爱也太昂贵了。我说顺了一本悲剧哲学家尼采,大家是阵的赞叹,妻子也没有责怪我的意思,反倒是认为我机智敏捷,用了句孔乙己的话窃书不为贼赞赏我一通,大家说这事成了。

    恋爱谈上了,最好的去处就在环哲书社了,我们见面首选之地,逃课就去那里。我们算是谈得来,矛盾巴金梁实秋,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看了好书两人就头挨头的看,看好了就买,人多眼杂,一些毛头小子慢慢的也知道其中的猫腻了,大家心照不宣,有时候轻轻的咳嗽一声来警告我们,羞得妻子脸红红的。那天我们看见民大的老师,昨天给我们讲讲课的教授,在淘宝区里翻弄着,我们两人凑上去,哪位老师告诉我们,那些书是必需买的,那些可买可不买的,那些事手稿,买来留着日后升值,那些事第一版的,日后有升值空间,那些事绝版的,必须买下来。他还告诉我很多书是从这里买的,你看那些老头和老太太都是有学问的人,天天来这淘宝来。从那以后我是天天来淘宝了。

    在我们就要毕业的前一个月我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请过同学们之后,我们将自己所攒下的买书的发票放在一起,又从几位同学那里要了些发票,大家伙欢天喜地的叫着到环哲书社兑换了一张金卡,大家伙说这是我们婚姻的见证,也是大家友谊的见证。

    二年后我们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虽然只有六十平方米,但是妻子去费尽心机的留出一块请来工匠给我们做了一个整面墙的大书柜,将我们两人的书六千余本书放在里面。妻子惊讶的叫道:“六千多本书,价值近十万元啊!你和环哲书社课真有感情啊!”2011年,我有幸攻读内蒙古党校研究生时,环哲书社又成了我常去的地方。这时候,已是今非昔比了,书社搬迁了,还好离党校不远,我再一次被那里的氛围感染了,大有酒香巷子深之感,坐下来仔细一想,一个爱书的人,一个懂书的人,一个了解读书人的人,一个会经营图书的人,一个懂得经营管理的人,。老板苑乃林靠诚信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创业,把环哲书社办成了读者心中真真正正的书社。已经不是初时,那个仅有的一名员工守着20平方米的小店面“紧着倒腾”的小书贩子了,店面升级扩大,百万种类的图书任你选。

    我们了解到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环哲书社总算是生存了下来,很多的书社转产了,唯独环哲书社门庭若市,看书买书的人拥拥挤挤。我不懂得什么经营理念,但是也觉得现如今网络化的社会图书作为一种共享资源,如果把它作为商品区经营,也是举步维艰的事业。一个厂区书店买书的哥们给了我一本光盘,光盘存了十万本书,我吓了一跳,这么多的书,就放在一个薄薄的光盘里,真是让人不可思议。我十年都看不完的书,我的列意味哥们个实惠,给我注册了一个网站,只要一有新书,网站马上就通过手机信息通知我看。哥们给我发信息说,现在谁还会像我们以前那样花大钱去买书看了,哥们你就醒醒吧!留着钱给儿子买营养品吧提高他的智商吧!我十年没买一本书了。

    十几年过去了,人的思想起了变化,在校学习的兄弟,现在都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岗位,其中的几位老兄都是一旗之长一局之长,岁月冲淡了当年的那份情感,书社早已被遗忘。随着地位的变迁,有了尊卑之分,书社是不会再去了,这样的雅兴早被官场上的应酬取代,酒池肉林中相互间没有了那种真诚,下属和书上勾结起来大献妩媚不惜屈尊上门服务,许多外表装潢精美的图书迎运而生,为了一些人装饰门面,附庸风雅。小人得志,我是看不上这些的,对此嗤之以鼻,书是给人看的,是用来武装头脑的,不是摆在那欣赏的,我是不会花上几万元装文化人的。

    2003年十月一日大假,几个同学要聚聚,吃饭期间,大伙谈到了书,我说起书社时大家已经很陌生了。多年过去了,很多人早把环哲书社忘记了,在不知不觉中环哲书社伴随了我近二十个春秋,现在我们这些当年的同学,却没有了当年的那种心情。然而这几个人这时向我夸海口,一年买了两三万元的书,与之相比我是营养不足,说完还拿出手机给我看设置在手机上的他们在书柜前儒雅的工作照。这回真的是叫我吃惊了,这书柜大得能和书店的媲美。我们当年不足三百元啊!那里敢想这么大的书柜。岁月并没有冲淡我们的那份感情,但是人的个体变化太大了,年轻时的爱好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起了巨大的变化,大家拉开了距离。妻子说我自己买了十万元的书,林若的老婆我们班的女同学惊叫着说:“啊!你可真大方,有那个闲钱,我早去韩国做美容了。人与人真的不同,真是没法比啊!”大家毕竟一起走了人生最浪漫的岁月,二十年啊!互相间什么话都敢说。

    那天我喝多了,他们开车送我回家时,我把他们全叫到了我家,我拿出来当年大家毕业时互相赠送的几本书给大家看,我的眼睛湿润了,他们的眼睛也湿润了,我们真的希望时光倒流,让我们回到那种清苦。我大声的喊:“忘记过去的清苦,就意味着失去了很多东西,我是不会忘的,特别是那个小环志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