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 安平文集 > 经济适用房请听我讲一个工人新村的

经济适用房请听我讲一个工人新村的

800小说网 www.800xs.la,最快更新安平文集 !

    最近一段时间里“经济适用房”的话题,已经成为了老百姓最为关注的话题,理所当然的也就成为了众多媒体的焦点。笔者在百度的搜索框里,填上了“经济适用房”五个字,得到的结果竟是:“找到相关网页约742,000篇。”这个数字在让人感到了沉重的同时,也充分说明了媒体对经济适用房的重视程度,更说明了经济适用房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

    “经济适用房”的出现,是国家在停止了福利分房以后,为了解决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而采取的带有倾斜性的一种政策。其目的就是要让生活还不富裕的普通老百姓能够买得起房,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和环境,从而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毫不夸张地说“经济适用房”的政策,是我们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实实在在的体现,是受到了老百姓的理解与欢迎的。

    让人遗憾的是,许多令人伤心与气愤的事实证明,有了党和政府实实在在的好政策,不一定就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贯彻执行,而老百姓也不一定就能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所产生的实实在在的效应。最近,许多媒体通过明查暗访和深入细致的调查,将北京市在执行“经济适用房”政策中所存在的问题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问题就足可以说明“经济适用房”这个好政策,并没有在北京市得到实实在在的贯彻执行,老百姓也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与温暖。

    北京乃我国的“首善之区,”有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而就是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下“经济适用房”的好政策却变了味儿、走了调,使得真正的“经济适用房”竟成为了真正需要“经济适用房”的老百姓必须要搭帐篷露宿,不分昼夜地排大队还不一定能买得到的稀罕物了。如此这般,老百姓又怎能不牢骚满腹,意见纷纷呢!众多媒体和百姓们在揭露和批评此现象的同时,也都不约而同地在思索着一个问题,那就是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呢?

    为此,新华网开展了网上调查,其主题就是“普通百姓为何难买经济适用房?”此调查抓住了重点和焦点,开的非常及时,当然得到了网友们的欢迎与认同。网友们纷纷跟贴,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虽然角度不同,却是严肃诚恳,其情可鉴!

    笔者也想跟贴发言,没想到越写越多,干脆,另开一贴,彻底的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说是彻底,其实就是想将自己曾经听到过的一个故事写出来罢了。笔者认为这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里面也包含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个故事,也是一个关于解决老百姓住房难问题的故事,发生在五十多年前的天津

    1952年,为了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难问题,天津市政府下决心要建设一批住宅区,也就是工人新村。由于当时正处于解放初期,百废待兴,到处都需要资金,特别是还要全力以赴地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国家已经拿不出大量的资金来支撑这个项目了。怎么办呢?最后决定,再有困难,房子也一定要盖,钱不多,可以不去盖费钱的楼房,因陋就简,先盖简易平房,以解急需。待以后有了资金,再盖正规的楼房。

    在第一个工人新村——中山门新村的开工典礼上,天津市的第一任市长黄敬同志发表了简短的讲话。他怀着诚恳与愧疚的心情对工人们说:工人师傅们,对不起大家了,国家本来想要盖正式的住宅的,要盖大楼房。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的资金非常困难,暂时还没有这个能力,只能先盖一些简易平房,以解决工人师傅们的困难。我请工人师傅们理解,请工人师傅们放心,我也向工人师傅们保证,最多在这里住上十年,最多十年,我们就会重新在这里建设正式的住宅区,盖我们真正的工人新村翻了身的工人们用雷鸣般的掌声和口号声表达了对市长讲话的理解与支持,许多人还被市长的讲话流下了感动的眼泪。黄敬市长发自肺腑的讲话,成为了工人们安心搞好生产,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也成为了天津老百姓传颂至今的美谈。

    虽然由于天灾人祸和众所周知的原因,黄敬市长的保证没有兑现,这些用简易平房组成的工人新村,竟存在了四十多年,一直到上世纪末,才被高楼大厦所取代。有许多住户,不仅自己在这里结婚生子,他们的孩子也在这里结婚生子,就是说在这里整整生活了三代人。虽然居住的条件越来越糟糕,但工人们对黄敬市长并没有怨言,因为他们知道,黄敬市长说的是掏心窝子的真心话,是真的在为工人们着想。这个故事,曾经听好几个老工人讲起过,我发现,每一位讲这个故事的老工人,心情都会非常激动,都会从心里发出由衷的赞叹:那时候,共产党对咱老百姓是真好啊!

    我的故事讲完了,不知能不能说明问题?但我相信,如果黄敬市长还在,或者说像黄敬市长那些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还在的话,绝对不会出现“找到相关网页约742,000篇。”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比起那个时候,我们的富裕程度有天地之别,可比起那个时候,我们好象又真的少了什么,少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