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 这个皇帝不太坏 > 这个皇帝不太坏_第19章

这个皇帝不太坏_第19章

作者:青鸟的麦穗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800小说网 www.800xs.la,最快更新这个皇帝不太坏 !

    但此事却在宋炔心中掀起了涛天巨浪,他不想自己驾驶的大船被暗涛掀翻,他要平稳地驾驶着大楚这艘大船平稳地走过大河,直至看不到头的远方。

    看完军报,宋炔平静地吩咐道:“传兵部尚书陶疏桐南书房见驾”。

    陶疏桐到的时候,发现半个月来宋炔瘦了很多,用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正在沉思着什么。陶疏桐突然不忍心去打扰,就跪在那里静静地等着。

    当宋炔回过神来时,急步走过来,一把拉起,把他按到椅子上坐下,高声吩咐黄怡看茶。

    宋炔抿了一口茶,看向陶疏桐,开口道:

    “陶卿初次殿对应答时,朕记得有对土地兼并现象的看法和建议,可详细跟朕说说。”

    “陛下,建议和方法臣在心里已梳理百遍,这是写下的大致方案,呈请陛下”

    宋炔接过来,细细读过,抬头看向陶疏桐

    “依卿所奏,朝野将会地动山摇。”

    “再地动山摇,只要陛下岿然不动,大楚将浴火重生”

    “卿可与朕同在?”

    “臣生死追随陛下。”

    南书房内,三部六院的重臣们正面色沉重地坐着,桌上的茶一动未动,气氛沉闷。

    宋炔抬头,眼风瞟了一圈,沉声开口道:“各位爱卿,西南流民作乱,朕日夜难安,虽已平定,但各处流民渐多,国将危亦,不知各位有何良策?”

    卫仲远站起,慨声道:“陛下,流民作乱,虽为大罪,但事过之后当思及源头,若百姓皆有地可依,地之所出能在缴完赋税时还能养活全家,谁人愿作流民,谁愿提着脑袋作乱。痛定思痛,我大楚应立即阻止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的情况,轻徭薄赋,才是当下急需解决之道。”

    谢铭站起,淡然道:“卫中丞说得容易,轻徭薄赋,当下的税赋尚且入不敷出,再减,让边关将士喝西北风还是让陛下撑不起皇家的面子?难道让我大楚所有官员都像卫大人一样乘牛车,居闹市吗?我泱泱大楚不要体面了,要让番邦笑我野蛮寒酸吗?”

    韩栋冷笑着看了卫方远一眼,说道“官民有别,公候有公候的活法,百姓有百姓的活法,不能因为你穷就理直气壮地造反,这是山野愚民缺乏教化所致,土地买卖,你情我愿,自太/祖以来已俞百年,公候所有土地,要么天子所赐,要么真金实银购买,何错之有?打秋风就是打秋风,别打着公平的幌子,虚伪!”

    卫仲远瞅了两位大人一眼,冷哼一声道:“好一个真金实银购买,大人可去西南西北看看,每亩地花了几个金几个银?公候实际拥有的土地有多少?实际缴纳税赋的土地又才有多少?”西南流民作乱才过去几天,强取豪夺引起民愤的西南公候动乱时抬脚就跑,待朝廷花银子费兵力替他们擦完屁股,还不是若无其是地躺在那千里沃野上偷着乐。自私自利就是自私自利,别打出天子的幌子,无耻!”

    宋炔眼光转向吕少英,眼中有希冀。

    吕少英拱手道“陛下,一件袍子破了,最好的办法是找块新布补一补,而不是拿剪刀把其他地方也剪碎,毁了整件衣服。所谓流民,大多是好逸恶劳之辈,可罚作劳役,可充军,乱则剿之,顺则教之,自可解决。卫大人所言着实误国,不可取也。”

    宋炔眼光暗了暗,掩下眸中的失望。沉声说道“各位爱卿直抒心意,朕会慎重考虑,今天先到这儿,我们改天再议。”

    待众人走后,宋炔看向留下的陶疏桐,叹了口气道:“爱卿看到了,我们要面对的,是千千万万个谢铭韩栋吕少英,他们都是利益拥有者,盘根错节,坚如磐石。再没有一个老杜合来做垫脚石了。”

    陶疏桐跪下,“臣愿做陛下的垫脚石,何止官位,臣之命,陛下都可借去。”

    宋炔扶起陶疏桐“搭上爱卿的命,朕的江山就是千秋万代,又有什么意思呢?快起来,让朕再想想其他办法。”

    徘徊在御花园的小径上,宋炔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孤家寡人的滋味,放眼整个大楚朝堂,文候将相,有谁能支持自己的改革决定,他考虑的是他宋家的江山,他们考虑的是他们家族的利益,即便如自己从小亲密无间的梅楠崔衡,他都不敢想知道他们的想法,毕竟他们背后是庞大的家族利益网。

    当然,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舍出陶疏桐,手握军权的他只要强行推进改革法令,公候们是不可能往刀口上撞的,待一切尘埃落定,能扑灭公候怒火的,只有陶疏桐,正如秦时的卫鞅,以身祭法,人去法留。

    但是,陶疏桐不是卫鞅,自己也不是秦惠文王,陶疏桐,那么利落那么无私地站在他身边,好像他来到上京,就专门为他而来,只有陶疏桐,完完全全地属于自己,自己又怎可让他身犯险境,自己曾经说过,要做他永远的靠山。宋炔拧着眉,在走了十几圈后,三个人的名字浮现上了他的心头。

    宋炔打马来到了明王府,进府后与明王喝茶聊天半日,满足而去。

    第二天,又来了,和明王钓了半日的鱼,满足而去。

    第三天,又来了,和明王风雅了半日诗词,满足而去。

    第四天,又来了,和明王回忆了半日儿时趣事,满足而去。

    第五天,又来了,和明王一起听了半日的雨,满足而去。

    第六天,又来了,和明王一起发了半日的呆,满足而去。

    第七天,又来了,明王跪下,抬起那张几乎真要得神经病的脸,“陛下,从小你向皇叔讨东西,总是不张口说要,就那么盯着,盯着,直到皇叔双手捧着心甘情愿地奉上,说吧,又看上皇叔什么了,值得陛下盯着六天?”

    宋炔从袖中抽出条陈折子,递给明王。

    明王仔细看完,拱手向宋炔道“陛下需要本王如何做?”

    “皇叔为诸王之首,朕要皇叔为朕做两件事,一在陶疏桐发布政令时首起响应,以身作则;二安抚诸王,居中协调。”

    “我的陛下,如此您可真是差点要了本王的老命了。”

    “事成之后,朕赐你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世袭罔替。”

    “谢陛下”明王跪下。

    从明王府回来,宋炔直接去了皇后宫里。崔清宛正在看书,见礼后宋炔扶起皇后,说道,“朕闲来无事,过来坐坐,你继续看你的书便是。”说完就坐在书桌对面,静静地看着皇后看书。

    崔清宛强镇心神,却再也看不进去一个字,装模作样地翻了几页,从书角处偷瞄了宋炔一眼,看到那黑黑沉沉的双眸定定地看着自己,心下又不由地慌乱起来。在脸变红之前,崔清宛把书往桌上一放,抬眼直视宋炔,“陛下到底为何事而来,还请直说吧,御花园鲜花盛开,就别在我这里浪费大好春光了。”

    “朕想要你回崔府一趟。”

    “为何。”

    宋炔反条陈奏折递给皇后。

    崔清宛看完,摔到桌上,

    “陛下可真看得起臣妾,已是嫁出之女,娘家之事,臣妾无能为力。”

    “你有。”宋炔语气坚定。

    “何意?”崔清宛惊讶道

    “因为你是崔清宛。”

    “凭什么要我崔家做马前卒,凭什么呀?”

    “因为你是皇后,朕答应你,大楚的太子只有你才能给朕生,做太子的马前卒,是你崔家无上的荣耀。”宋炔说得理直气壮。